【健康报】“金针案例”:来自临床,服务临床
尽管医学人文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但医学人文理念如何与医务工作者日常工作有机融合,服务临床实践,一直是困扰我国医学人文研究、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难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自2024 年起推出医患沟通“金针案例”征集活动,遴选出一批实操性强、示范效应突出、易于学习推广的医患沟通优秀案例,为构建“来自临床、服务临床”的医学人文临床转化路径,建设“高技术、高人文”医院提供了思路参考,让医学人文成为医护人员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工具包和“充电站”。
把沟通当作临床技术去钻研
医患沟通“金针案例”征集活动的灵感来源于中山一院与中山大学医学哲学与人文实践协同创新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展的“医生+哲学家”1+1 小组调研。实验室专家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中山一院有丰富的人文实践和案例,也有一大批沟通能手。怎样用好这些人文资源?中山一院与中山大学医学哲学与人文实践协同创新重点实验室联手,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发挥跨学科协同创新优势,策划开展医患沟通“金针案例”征集活动,旨在征集院内医患沟通优秀示范案例,强化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提高医务工作者沟通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金针案例”的“金针”取自元好问的著名诗句“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中山一院反其意而用之,鼓励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像外科医生钻研手术技术一样,认真钻研沟通技术,让沟通技术这枚“金针”在自己手中用起来。不仅如此,还要把沟通技术融入职业精神和职业认同,让善于沟通、有良好服务口碑的医务人员
充分发挥榜样和火种力量,通过医院人文关怀制度,打造一条沟通技术的“传帮带”链条,把沟通技术这枚亮闪闪的“金针”在全院医务人员中一代代传下去,形成“乐把金针度与人”的良好氛围。
典型经验+模块化设计
医患沟通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患者诉求、沟通场景千差万别。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沟通实践中总结提取成功经验,形成可供广大医护人员学习参考的沟通技术规范?中山一院“金针案例”以“把沟通当作一门临床技术去钻研”为出发点,抓住下面两个关键点,构建了临床沟通技术总结—提炼升华—迭代进阶三步走体系。
第一,选树典型立标准。“金针案例”均来自中山一院医护人员日常工作场景下“真刀真枪”的沟通实践。每个案例刻画一个特定场景下相对独立完整的医患沟通环节。选树典型立标准,使沟通这门临床技术,不再是医护人员的个人感悟,而是大家共同提炼出来的智慧和宝贵经验。通过树立一批身边的鲜活榜样,让沟通技术不再停留于抽象的书本理论和只言片语的口传心授,让沟通技术的应用场景动起来、“活”起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标准。
第二,模块化设计助“实战”。医学人文宣传中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通常采取文学性叙事风格,侧重呈现暖心服务的典型片段和生动细节。
如何在真实案例的基础上加强系统化,形成精准沟通、有效沟通的技术体系,让沟通技术的学习、提升更有章可循?“金针案例”采用编程思维和模块化设计,每个案例都是一个模块,每个模块都由沟通高手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在特定场景、环节中如何巧妙化解危机、精准管理患者需求的一整套成功“实战”经验。每个模块按关键词编码、场景描述、沟通要点等要素逐层拆解。关键词编码根据临床常见高频沟通场景和沟通节点,按“告知坏消息”“拒绝手术”“忧虑”等主题词标记。逻辑严谨的模块化设计和以精准沟通为目标的技术路线设计,使“金针案例”不但全面覆盖临床一线主要应用场景,而且所有模块场景的技术操作要领、重点难点都一目了然,便于检索学习。
在写作中不断思考和总结
“金针案例”征集活动以季度为单位,每年举办四次。每季度选取一个既贴近临床实际、又紧密结合医疗卫生最新政策的医患沟通重点难点作为征集主题,面向全院各个科室公开征集优秀沟通案例。自2024 年3 月启动以来,征集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三季,在院内引发热烈反响。第一季以“女性”为主题,选取妇科、生殖医学中心、南沙院区国际医疗中心等部分临床科室进行试点。每一个案例都邀请中山大学文科和医科专家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进行点评打分,最终选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每一季的一等奖获奖案例被作为样板,在下一季的案例征集活动中面向全院发布。
“金针案例”征集活动第一季一等奖获得者之一、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国际医疗中心骨干护士陈赛说:“我们医院之前也开展过人文护理方面的培训,‘金针案例’的思路做法很不一样。我一看到通知,就觉得这太好了,号召同事们参加。这一次我带着她们写,引导年轻护士在写作过程中思考如何了解患者的底层需求以及通过沟通能解决什么问题。护士们从写作中得到锻炼,对沟通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后自己可以继续写。”在第一季成功举办的基础上,“金针案例”征集活动第二季以“疼痛”为主题、第三季以“长者”为主题、第四季以“儿科服务”为主题,范围扩大至面向全院,医务人员更加踊跃地参与。
中山一院将持续实践,努力探索出一条医学人文建设的新思路。

中山大学医学哲学与人文实践协同创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潘大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骆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宣传部主任彭福祥
报道日期:2025-4-29